返回
学校
古代对学校一个字的雅称
178查看  1回答
悬赏40积分
  • 已解决
    2024-10-20 07:25
    古代对学校一个字的雅称希望能解答下问题补充:
    古代对学校一个字的雅称希望能解答下
    解决时间 2025-02-03 17:04
  •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0分享
    海报
    分享到:
  • 最佳答案
  • 2024-10-20 07:25
  • 古代的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谓的,分为塾、庠、序、等等。

    1、塾塾:是形声字,“孰”通“熟”,意思为瓜果等作物成熟了,可以享用了;“土”指园地、地方;这两个意思合起来表示享用成熟瓜果的地方。古时,瓜果作物成熟后摘收回来,就堆放在宅门内两侧的走廊或堂屋里,是家人、族人们聚合尝鲜的地方。但是这种地方一年中只会在特定的季节使用几次,平时大都空闲着,于是也就被兼做教书就读之所。西周时,这种规制已经被确定下来,成为家族设置的初级学校,也称为家塾或私塾2、庠庠(xiáng阳平 ):也是个形声字,“广”字就跟房屋有关。根据《礼记·学记》的描述,“庠”是比“塾”规模和等级更大更高的学校,叫做“dǎng有庠”。所谓“dǎng”,是五百家的居所,也称乡dǎng,这样的规模,大概是二十个“塾”。在夏、商时期(距今4000~3000年 前),庠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可见中 huá教育体 制之悠久。

    3、序序,本意是指房屋的东西墙,引申为场所,也做为学校的别称。《周礼》记载:“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序”那时也是教xí射箭的场所,其部分功能类似于今天的体校。东汉大儒郑玄解释:“序,州dǎng之学也。”庠、序在古代并称为学校,也有解释为:“殷曰庠,周曰序”(《孟子·滕文公上》),殷商时叫“庠”,周朝叫“序”,也有“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之说(《说文》)。总之,庠、序是比塾格制更高、规模更大的学校。

同类教育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