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法考试

法院判刑最快是多久判决

作者:qiwenjiema2024-10-15 00:0357
法院判刑最快是在二个月内判决。判刑之前需要经过多个案件阶段,一般是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检察院的移送审查起诉阶段,最后就是人民法院的审判阶段了。对于案件的特殊情侣来说,判决出来的时间是可以延长的。

最快会在二个月内判刑。刑事案件有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检察院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法院的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公诉案件的审限】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简易程序的审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学斯教育网提醒您,第一步确定量刑起点,第二步确定基准刑,第三步确定宣告刑。

而这三大步又可分为几个小步骤,具体为:

1.确定相应的法定刑幅度。

2.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刑(基准刑只能大于或等于量刑起点,不能小于量刑起点)。

4.用犯罪未遂、中止、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从犯、胁从犯、未成年犯、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等体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责任大小的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得到一个量刑结果。(这属于第一个层面上的量刑情节,共12种量刑情节,如果没有这12中情节中的任何一种,就不用进行这一步骤)。

5.用自首、立功、积极赔偿等犯罪事实以外的量刑情节进行调节,得到拟宣告刑(这属于第二个层面上的量刑情节)。

6.根据拟宣告刑依法确定宣告刑。

1.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院法官判决的主要根据,在决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刑罚的时候,法官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相应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判决。

2.依法量刑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也是刑事审判领域重要的依据,法官在判决过程中必须以刑法为准绳,在刑法分则中找出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违法犯罪行为所想对应的法律条文,并以此正确量刑,在刑法条文规定的量刑幅度范围内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判决。

0点赞
0反对
0举报
0收藏
0分享
海报
分享到:
同类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