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号由16位构成,其中各位的意义为:省市位(2位)+区县(2位)+学校类别(1位)+学校(3位)+学生类别(1位)+届别(2位)+班(2位)+学生号(2位) +校验位(1位)。
教委定义省市位和校验位。 *省市位(2位):北京市为:01*区县编号(2位): 注:由于今年北京撤县改区,区县代码随之改变 *学校类别(1位): 0=小学; 1=初中; 2=小学、初中并存学校(九年一贯制); 3=小学、初中、高中并存学校; 4=完中; 5=普高; 6=职高; 7=职普高并存学校。*学校(3位):编码由各区县编制定义。注:这三位是学校编码的最后三位,即学校自编代码。*学生类别(1位): 0=小学生; 1=初中生; 2=普高学生; 3=职高学生。*届别(2位): 按入学年度后两位加学年制年度计算,为学生应毕业年度的后两位。*班(2位),学号(2位): 编码由各学校编制。每个阶段毕业后,都会在新学校重新办理
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原则上终身不变。学籍号分为“G”字头正式学籍号、“L”字头临时学籍号以及“J”字头学籍号三种。较为常见的是“G”字头正式学籍号和“L”字头临时学籍号。教育部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国中小学生发放了正式学籍号,目前,各地正在抓紧落实。该系统于2014年1月10日全国联网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