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考试是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旨在评价应试者的经济专业知识水平。该考试分为两门科目:《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
一、《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共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具体内容包括:
1.经济学基础:包括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市场结构,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
2.财政:涉及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财政收入及税收制度,政府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等。
3.货币与金融:包括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风险与监管等。
4.统计:统计学基础知识,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等。
5.会计:会计概论,会计循环,财务报表分析等。
6.法律:经济法基础知识,合同法,公司法律制度,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等。
二、《专业知识与实务》
《专业知识与实务》是初级经济师考试的专门课程,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有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等12个专业类别。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工作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专业进行考试。
每个专业的考试内容都围绕本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实务操作展开,如工商管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非营利组织运营等;财政税收则侧重于财政支出、税收制度、税务管理等。
三、备考建议
初级经济师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基础,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复习:全面梳理教材内容,建立知识体系框架,理解并记忆关键知识点。
2.重点突破:针对历年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
3.模拟试题:通过做模拟题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4.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级经济师考试是对考生经济专业知识水平的综合考察,通过《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科目的考试,可以证明考生在相应领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