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鳅属温水性鱼类,栖息于高原溪流、平原低洼湿地等水域底层,且有河卵石、岩石的区域。
适温范围为7~30℃,适宜生长水温为20~29℃。在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氧在3.5毫克/升以上,大刺鳅可正常摄食和生长。在池塘养殖中,大刺鳅有集群栖息的特点,白天潜伏在陡岸边水底,夜间到浅水区捕食,仍保留昼伏夜出的习性。大刺鳅捕食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包括水生昆虫、小鱼、小虾,也摄食水生植物等。大刺鳅比较贪食,能将较大的食物吞入胃中。
刺鳅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刺鳅喜欢群居,在野外一块大石头下就能聚居很多条。
分布于全国东部各水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以下,但分布很广,在长江、黄河及其附属湖泊、沼泽地均产此鱼,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刺鳅鱼属于底栖性鱼类,分布较广,多生活于水草多的浅水区。栖息的环境决定了它的食物爱好偏向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其它小鱼和部分植物为食。
像类似红虫、线虫这些,还有蚯蚓、小鱼、小虾等等。由于其属夜行性鱼类,所以白天一般藏匿于泥砂中,只留鼻与口在外,或者隐藏在暗处,等到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