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孩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
把教育的权利赋予受教育的孩子,让他们直接介入到他们原以为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发号施令的教育过程中来,从而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和自觉自主性。如何实现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看待很多父母自诩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标准是:如果是我遇到这件事,我会怎么做?于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学校组织期中考试了,家长惴惴不安,比自己考试还要紧张;孩子成绩考得好,家长得意扬扬,四处张扬,喜形于色;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觉得脸上无光,羞于见人……我们要求孩子给自己争气,当孩子不能为自己“长脸”时,不少家长就会抱怨。
一、儿童观
※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1. 儿童是稚嫩的个体:
儿童作为人,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样的差异性。儿童幼稚、不成熟,这恰恰代表着人类发展的轨迹以及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
2.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3. 儿童是有差异的个体
4.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
5. 儿童是积极主动的个体
6. 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个体:儿童不同于成人,正处于发展之中。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成长特点。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儿童需要时间去成熟和发展。要提供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让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