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主要优点在于:一、官员全由考试选拔,比较公平;二、促进了社会上下层的流动,农家子弟一旦考中,就能改变家庭状况;三、促进了士绅集团的形成,古代中国的绝大多数社会公益设施都是由士绅集团主持的,促进了社会稳定;四、促进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促进了社会道德修养。
主要缺点在于:一、八股文考试不一定能选拔真正人才(事实上,所有标准化考试都面临这个问题,因此这并非科举制度特有的缺陷);二、由于不鼓励个人价值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得社会人才的出路主要只有参加科举考试一种,使得适合从事商业、自然科学的人才没有晋身之阶;三、由于很多人终身从事举业考试,消耗社会资源;四、座师、同年等情况的存在,容易形成政治利益集团。这个问题很大,何怀宏有本名著《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就把中国古代社会描述为选举社会,主要理由就是中国很早就建立了系统的文官选拔机制。科举制度从隋代建立以来经历了很多变迁,今天人们熟悉的科举制度主要是指明、清的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八股取仕,在晚近以来的描述中,八股文被渲染成为需要为近代中国衰落负重要责任的禁锢思想的方法,这的确有一定道理。不过忽略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其实不完全是按照八股文的方法来处理事务,亦即,所谓的国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一种信仰。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央集权的需要,是选士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隋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首先加强官制与官制密切相关的选士制度的改革。这是因为:(1)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手里;(2)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3)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构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于是,隋文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至隋炀帝大业二年,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年之久,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科举制度是选士制度的重大进步,它纠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机会不均、无客观标准以及选士大权旁落等弊病。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不同,它不拘门第,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书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
(1)科举制的创立和实施,的确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发挥了重大作用。
(2)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对教育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