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词,最早的意思,指的是“万国之中”,是华夏民族的一种自豪感。最早的中国指的就是晋南运城一带。
因为晋南是尧、舜、禹时期活动的主要区域。文献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 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其实都是围绕着运城盐湖建的都城。主要是这里有食盐这种紧俏的战略物资,谁占有盐池,谁就有了控制全国的话语权。
以运城盐湖为中心,建都拓疆,繁衍生息,五千年文明开始延续。
而“中华民族”一词,据考证,最早是梁启超开始使用的,他在1902年撰写的《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开始。有盐文化学者认为,夏朝就在今天的运城夏县。中华民族因为发源于晋南黄河流域一带,很有可能跟这里的中条山和华山有关。中条山有世纪曙猿和人类的第一把火,有运城盐湖的五千年文明史,甚至许多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以运城及周边的气候地理特征产生的,比如24节气,比如易经、山海经里,就有很多证明。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释义:上天把国度、人民、疆土赐与先王。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