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预算,是指对工程项目所需全部建设费用进行的事前控制。它包括从项目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类型(住宅、商业、办公等)、结构形式(框架、砖混等)、层数、建筑面积、层高、基础类型、墙体材料、门窗类型、装饰标准、设备配置等等。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确定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计价依据。
其次,我们要熟悉当地的定额标准和市场价格信息。这些资料通常由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发布,是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市场动态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预算。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预算编制:
1.工程量计算:根据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计算出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例如:混凝土体积、钢筋重量、砌体体积、抹灰面积等。这一步是整个预算工作的基础,需要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性。
2.套价:将计算出的工程量与定额标准中的相应子目进行匹配,得到每个子目的综合单价。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材料价格波动、人工费调整、机械使用费等。
3.汇总:将所有子目的综合单价相加,得到整个工程的总造价。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调整各项费用,如:措施费、规费、税金等。最终得出工程的总预算价。
4.审核:为了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对预算结果进行审核。这包括内部审核(由其他造价人员复核)和外部审核(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审查)。通过审核,我们可以发现并纠正预算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
5.提交:最后,我们将审核后的预算报告提交给业主或委托方,作为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付款的依据。
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客观、公正、准确、合理”的原则,确保预算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建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