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家整理的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2021-2023年录取分数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异议,还请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和学校公布的信息为准。
1、2023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全国】2023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各省招生分数线
省份 | 代码 | 我院招生所在批次 | 2023年我院录取最低分 | 2023年所在批次省控线 |
江苏 | 1216 | 高职(专科) | 历史类307物理类397 | 历史类220物理类220 |
艺术类(美术类) | 历史类413物理类440 | 历史类320/160 物理类365/160 | ||
对口单招 | 计算机应用343 | 264 | ||
化工387 | 244 | |||
财会303 | 224 | |||
艺术323 | 248 | |||
机械260 | 200 | |||
电子电工281 | 211 | |||
安徽 | 1877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类295理科类351 | 文科类200理科类200 |
山东 | D137 | 一段、二段 | 综合409 | 一段443,二段150 |
河南 | 8504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348理科357 | 文科类185理科类185 |
江西 | 7564 | 高职(专科批) | 艺术246 | 艺术类200 |
浙江 | 3233 | 一段、二段 | 综合420 | 一段448,二段274 |
西藏 | 535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类208理科类207 | 文科207(少/汉)理科197(少/汉) |
2022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各省招生分数线
省份 | 代码 | 我院招生所在批次 | 2022年我院录取最低分 | 2022年所在批次省控线 |
江苏 | 1216 | 高职(专科) | 历史类381 物理类353 | 历史类220 物理类220 |
艺术类 (美术类) | 历史类394 物理类411 | 历史类220 物理类220 | ||
对口单招 | 机械200 | 200 | ||
电子电工211 | 200 | |||
计算机应用264 | 200 | |||
化工244 | 200 | |||
财会224 | 200 | |||
艺术248 | 100/100(艺术科目组分数线为文化统考成绩/专业技能成绩) | |||
湖南 | 3281 | 高职(专科)批 | 历史类314 物理类305 | 历史类200 物理类200 |
广东 | 13137 | 第三批专科 | 历史类312 物理类280 | 历史类180 物理类180 |
重庆 | 321Y | 高职专科一阶段 | 历史类332 物理类311 | 历史类180 物理类180 |
福建 | 8258 | 高职(专科) | 历史类382 物理类309 | 历史类220 物理类220 |
湖北 | M745 | 专科批次 | 历史类389 物理类319 | 历史类200 物理类200 |
河北 | 1054 | 专科批 | 历史类297 物理类385 | 历史类200 物理类200 |
浙江 | 3233 | 一段、二段 | 综合430 | 一段:497 二段:280 |
山东 | D137 | 一段、二段 | 综合381 | 一段:437 二段:150 |
安徽 | 2237 | 文理科高职(专科)批 | 文科315 理科206 | 文科200 理科200 |
广西 | 13137 | 高职(高专)普通批 | 文科294 理科209 | 文科180 理科180 |
四川 | 3866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311 理科259 | 文科180 理科180 |
云南 | 32A6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349 理科240 | 文科200 理科200 |
贵州 | 1335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353 理科258 | 文科180 理科180 |
江西 | 7564 | 高职(专科) | 文科265 理科270 艺术204 | 文科150 理科150 艺术105 |
河南 | 8504 | 高职专科普通类 | 文科268 理科274 | 文科190 理科190 |
西藏 | 535 | 专科批 | 文科220 理科196 | 文科(少/汉)220/220 理科(少/汉)190/190 |
2021年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各省招生分数线
1 | 1216 | 重庆 | 文科(少/汉)225/225 理科(少/汉)200/200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江阴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机电工程系、环境材料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国际商贸系等7个系。
学院致力于打造“一线人才的培养中心”“技能人才的培训中心”和“技术创新的服务中心”,围绕“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主体参与、情感体验、积极创造”的德育模式,探索形成了“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